专业生产手钳式、台式冷焊接线机设备深耕冷焊接线机领域14载
热门关键词: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您的位置: 首页 > 冷接机视频

近期菜價為何這麼廉价

时间:2025-03-08 来源:冷接机视频

  大白菜0.58元/斤、芹菜0.99元/斤、黃瓜1.98元/斤2月27日,幾位顧客在物美超市華苑店選購蔬菜時發出這樣的疑問:最近菜是不是廉价了?

  中國蔬菜協會发布的數據顯示,本年1月,全國28個蔬菜產品月均地頭價2.91元/公斤,同比下降6.1%,位於近5年同期最低位。北京新發地2月22日至28日市場動態剖析顯示,2月28日,新發地市場蔬菜加權均匀價是3.24元/公斤,比上星期同期(2月21日)的3.29元/公斤下降1.52%;比上一年同期的3.62元/公斤下降10.50%。根據北京新發地发布的數據顯示,2月菜價環比繼續回落。

  近期菜價為何回落?對比从前,终究廉价了多少?近来,記者采訪了超市、批發市場、種植基地、物流運輸公司等,一探终究。

  2月25日7時剛過,天津市合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門口已排滿了送菜的車。這是一家經營淨菜的公司,每天,近8000公斤的新鮮蔬菜被送到這裡。該公司總經理朱士臣與數十家蔬菜種植戶達成协作。“上一年這個時候,一車菜得花5000多塊,本年4000多塊就能買下來,廉价了差不多20%。”他一邊卸貨一邊對記者說。

  像朱士臣一樣,不少市民在菜市場和超市購買蔬菜時,發出這樣的感嘆:“本年的菜可比上一年廉价了。”日前,記者走訪多家超市、菜市場,發現多種蔬菜價格回落明顯。

  每天4時多,蔬菜配送車會准時停在物美超市華苑店門口,工人們卸貨、入冷庫6時半,工作人員將菜擺上貨架並貼好價簽,迎候8時開門後的第一波顧客。

  物美超市華苑店蔬菜區不到200平方米,有100多種蔬菜。“最近的菜價是春節前到現在最廉价的時候,對比上一年同期,本年菜價低了不少。”該店店長張俊舉例稱,采訪當日,黃瓜1.98元/斤,上一年同期3元/斤多;西紅柿2.99元/斤,上一年同期6元/斤左右;轉天要促銷的豆角約5元/斤,上一年同期要7元/斤多。

  菜價下降給這家超市帶來的變化體現在數據裡1月,蔬菜部客單價由上一年同期的30元下降至25元左右,客流量增長11.57%,銷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0%,銷售額增長22.48%。

  據介紹,物美超市華苑店素日的蔬菜到貨量在3噸左右,周六、周日一般在4噸多。大部分菜是日清,一天就能賣完。“芹菜9毛9一斤,一天賣了400多斤,下午就沒貨了;大蔥1塊9毛9一斤,正午就賣空了;大白菜5毛8一斤,堆滿的貨架,半個小時就還剩不到10棵。”張俊表明,一般,促銷蔬菜的備貨量會比平時多2倍至3倍。由於銷量和客流添加,這家超市計劃下個月將蔬菜區擴建到300平方米左右,同時陸續引進春筍、蕨菜等南边菜。

  2月24日,記者來到位於東麗區的南大橋菜市場。這裡有100多家蔬菜商戶,他們清晨四五點就進場卸貨了。9時,蔬菜商戶馮師傅攤位前圍了不少顧客。他的攤位有30多種蔬菜,日銷量1000多斤。“本年的菜比上一年這個時候廉价30%左右。”據他介紹,他這裡山東菜和雲南菜居多。豆角、荷蘭豆、扁豆、菜花都是雲南的;西葫蘆、辣椒、黃瓜等蔬菜則來自山東。南大橋菜市場負責人翟學磊告訴記者,該市場素日的日客流量近萬人次,周末客流量會更高一些。

  位於河東區的大直沽菜市場有5家銷售蔬菜的商戶,王禮狀就是其间之一。每到黄昏時分,攤位前就圍滿了邻近的居民。他的攤位有100多種菜,其间南边菜差不多佔了一半。“這個時候本地菜不多,有的菜剛上市,量還沒起來。”他告訴記者,“本年的菜比从前廉价,香菜从前都10多塊一斤,本年8塊多。至於未來價格走勢,還欠好說。”

  本年的菜為何廉价?不少蔬菜商戶表明,一是批發價比从前廉价,二是物流本钱低。

  位於靜海區的天津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以下簡稱海吉星)是我市最大的果蔬一級批發市場,佔地約3000畝,有620多家蔬菜商戶,近一周,市場每天的蔬菜進貨量超6000噸。與二級批發市場清晨發貨不同,這裡繁忙的時間是13時左右。每天這個時候,大大小小的貨車停在一個個檔口,工作人員利索地登車卸貨。

  趙開偉是天津海吉星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蔬菜办理部經理,來這個市場15年了。據他介紹,每年10月至轉年4月,市場裡的蔬菜以南边菜為主。现在,市場裡的南边菜佔比超六成,大多來自廣東、福建、浙江、雲南、四川、海南等地。

  “現在,河北和山東等地都有暖棚種菜,但產量難以覆蓋北方大众的用菜需求,所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许多的南边菜進入北方市場。”趙開偉告訴記者,依照每年的蔬菜供應規律,自3月中下旬起,天津靜海、西青、武清的本地蔬菜以及河北等地的葉菜開始许多上市,可持續供應至五六月。

  記者走訪多個批發商戶看到,海南的辣椒、四川的白蘿卜、雲南的豆角菜品豐富、貨量足够。

  “本年冬天氣溫偏高,蔬菜長勢好,產量足够,所以價格比上一年低。尤其是老大众常吃常備的蔬菜品種,價格比上一年同期低了兩三成。”趙開偉舉例稱,現在,精品尖椒批發價2元左右一斤,上一年,一般尖椒一斤就2.5元左右。

  楊維是海吉星的批發商戶,她家售賣50多種蔬菜,南边菜、北方菜都有,一天的出貨量約60噸。“現在,南边菜、北方菜都廉价,有的北方菜跟上一年比,廉价了一半。”談及菜價下降的原因,經常跟山東壽光種植戶談生意的楊維直言,大棚多,菜的產量遠大於市場需求,賣不出去,所以價格低。

  據趙開偉介紹,曾经,商戶們的“細菜”大多從北京新發地市場批發,本钱高。海吉星建成後,蔬菜批發商的生意越做越大,曾经只賣北方菜的商戶,現在也對接了雲南、海南、福建、浙江等地的種植基地。现在,該市場95%以上的蔬菜是從產地“直發”過來的。

  產地“直發”帶來了價格優勢。現在,海吉星輻射范圍不只是京津冀,就連山東、遼寧等地的二級蔬菜批發商也來這裡上貨。“现在,二級、三級農貿市場佔我們整個下游客戶的六成左右,我們的商戶還與數十家連鎖超市、飯店、電商平臺達成协作。”趙開偉說。

  種植基地出菜量是菜價波動的源頭。采訪中,不少蔬菜批發商表明,本年蔬菜產量高是菜價下降的主因。

  “把價格壓下來的是南菜北運。尤其是雲南,產量比北方大棚菜高。隨著雲南、海南的蔬菜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市場,南边菜佔比逐漸增大,因而,南边菜的產量變化會直接影響北方菜價。”河北省張北縣一家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表明。

  雲南氣候多樣,土壤肥美,適合蔬菜種植,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實現蔬菜周年均衡供應,成為全國“西菜東運”和“南菜北運”的重要基地。现在,雲南蔬菜種植大多散布在在曲靖、文山、紅河、昆明、楚雄、昭通、玉溪、大理等地,種植面積超2000萬畝,年產量在3000萬噸左右。辣椒、大白菜、一般白菜、蘿卜、萵苣、結球甘藍、姜、西红柿、菜豆和黃瓜等品類產量佔全省的60.8%,近70%的蔬菜產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城市和40多個國家(地區)。

  在雲南,從事蔬菜產業的企業約1000家,計喬書經營的雲南灣灣田綠色食物有限公司就是其间之一。該公司位於雲南陸良,佔地6000多畝,種植20多個蔬菜品種,其间,雲南“四大金剛”大利生菜、油麥菜、上海青和黃白菜的產量較大。該基地一天出貨量超300噸,其间,三分之一運往北方市場。

  “我上一年8月去了山東、河北和天津等地调查市場,看到近一半的菜都是雲南菜。北方種植基地的產量低,畝產量是雲南的30%左右。”計喬書告訴記者,比较於上一年同期,本年,有的菜地頭價約降六成,利潤比从前少了一半,“从前,一棵娃娃菜地頭價能賣到1塊3,本年一棵纔3毛左右。”

  蔬菜的地頭價為何降了那麼多?計喬書表明,擴張種植導致供大於求,市場消化不了。“上一年趕上雨雪災害,蔬菜產量少,菜價高,所以,我们開始加大投資,擴大種植面積。”他舉例稱,雲南陸良上一年添加了1萬畝種植面積,而這1萬畝地添加了約16萬噸的蔬菜產量。

  據計喬書觀察,不光是雲南,不少蔬菜種植區都擴種了。“在湖北,有的菜地頭價纔幾分錢一斤,有的菜,種植戶賣1斤就虧兩三毛。”他表明,為了打開銷路,他計劃加大公司蔬菜出口份額。现在,他的菜已銷往緬甸、老撾、泰國等國家,出口量約佔公司整體銷量的三分之一。

  擴張種植給不少種植戶帶來了損失。一位常年在雲南收菜的批發商表明,種植戶一畝地的本钱一般在2000元至3000元,現在菜價低,有的一畝地只能賣幾百元。一些種植戶為了減少人工本钱开销,菜干脆就不收了。

  范小盼是雲南范式菜業天津銷售處的負責人,聽他的攤位姓名就知道,他首要賣雲南菜。他在海吉星有攤位,所售菜品超40種。每天7時多,他都會來到攤位前,检查貨品質量、處理訂單。

  “每天進貨100噸左右,出貨差不多也是這個量,我早晨這段時間会集接訂單,一小時就賣二三十噸。”范小盼指著剛到的6輛貨車告訴記者,這些車5輛來自雲南西雙版納、保山、昆明、紅河等地,還有1輛來自浙江。生意好的時候,每天送貨的車能有10多輛。

  在范小盼看來,本年蔬菜批發價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0%多,比方西蘭花上一年批發價3元多一斤,本年1.8元左右;菜花上一年2元多一斤,現在1.7元左右。他表明,菜價下降首要是因為本年蔬菜產量大,市場賣不動,有的菜地頭價乃至倒掛,對比上一年地頭價,本年许多菜一斤廉价了4角至1元多。

  由於地頭價廉价,不少蔬菜批發商的銷量也有所添加。“對比上一年同期,現在每天能多10多噸的銷量。”范小盼指著一輛空車告訴記者,“這不,兩小時就賣了30噸。”

  范小盼乾了20年的蔬菜批發生意,和南边百餘家種植基地達成長期协作,其下游客戶達數百家,除了二級批發商,還有一些超市和電商平臺。“我們賣的是淨菜,從產地收上來的是毛菜。菜收上來後,我們僱人在產地加工,耗損率不少。”他指著一箱黃心苦菊比劃著說,“這個菜收上來時那麼大,加工完就剩個心兒了,差不多扔了70%。”

  與范小盼專賣南边菜不同,蔬菜批發商孫潤兵賣的菜則是“跟著季節走”。“這個時候,我首要批發雲南菜和湖北菜,到了3月底、4月初,河南大棚菜上市了,就賣河南菜,6月前後,天津本地菜就许多上市了,天津菜結束後,接著往北走。”孫潤兵告訴記者,他现在每天的進貨量有30多噸,當天根本都能賣完。

  “娃娃菜我們是按棵批發,上一年這個時候批發2塊多一棵,現在5毛多,地頭價纔2毛多。”孫潤兵表明,蔬菜耗損嚴重,30噸的娃娃菜,耗損就要丢掉10噸。

  算上耗損率、人工費用和包裝本钱,折合下來,南边菜和北方菜哪個廉价?“現在北方是暖棚種菜,本钱比大田種植高,但由於離咱近,物流費用比南边運過來要低,綜合算下來,差不太多,有的南边菜更合適。”孫潤兵說。

  一般,蔬菜批發商在田間地頭把菜收上來後,會先將其放入冷庫打冷,然後再進行包裝、運輸。有業內人士表明,北方蔬菜降價的原因之一是物流運輸本钱下降。作為蔬菜運輸的“毛細血管”,眼下,倉儲和物流環節又有何變化?

  范小盼在雲南租借了近20間冷庫,每間約500平方米,一年的合計費用在400萬元左右。根據菜品不同,打冷時間4小時至12小時不等。據他介紹,現在租借冷庫的費用比从前要低。

  冷庫租金正在縮減,這一點在冷庫經營者張策俊那裡得到了印證。5年前,他投資1.2億元在雲南陸良成立了陸良金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35間冷庫,每間約350平方米,现在已經悉数租了出去,一天的進、出庫量近200噸。每年6月至11月是冷庫租借旺季,該公司冷庫日出貨量超1000噸。

  “現在冷庫租是都租出去了,但價格跟从前沒法比,收益縮減了一半。本年一間冷庫一年租金6萬塊左右,比从前少了10多萬塊。从前旺季時,一間冷庫能租到18萬塊。”張策俊告訴記者,冷庫租金縮減的原因,是建的太多了,“上一年這裡一会儿冒出100多間冷庫,現在不是飽和,是超標了,減一半都夠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冷庫求租量為1759.53萬立方米,冷庫租借量為3653.71萬立方米。租借量約是求租量的2.08倍,這意味著有一半冷庫租不出去。不少地區冷庫租金幾乎“腰斬”,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帶動了蔬菜價格的下降。

  “你不必擔心找不到車,乃至不必擔心找不到廉价的車。”一位天津的蔬菜批發商舉例稱,“從雲南發到天津,物流不到40個小時。包一輛車,從昆明發貨,運費差不多1.2萬塊,西雙版納1.7萬塊左右、河南2000多塊、湖北5000多塊、內蒙古2000多塊,大多都比从前廉价。”

  “現在運整車菜不掙錢,我們都是搭著運費較高的鮮花一同拉。最近的物流費用比从前低了一半。”說話的是廈門景泊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福江,他的公司有100多輛車,其间冷鏈車佔了一半。蔬菜運輸是這家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他們协作了數十家蔬菜經銷商,接受的訂單大多是從昆明、蘭州等首要蔬菜種植地出發,運往全國。

  據黃福江介紹,在他的公司,將雲南的蔬菜運到北京需求40多個小時。這條運輸線路並非從雲南直發到北京,而是半途要在山西晉中、河北邯鄲等五六個點位卸貨。“氣溫特高或特低的時候纔會用到冷鏈車,一般情況都是加冰、蓋棉被保冷。冷鏈運輸費用比一般貨車高出一倍左右。投資冷鏈車的本钱也高,1個冷藏車箱加1個冷機能買4個鐵皮掛箱。”他表明,现在,物流公司越來越卷,同樣的報價,運輸的箱子越掛越大,“曾经80多方(立方米)貨車的報價跟現在130多方(立方米)貨車的報價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