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大都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螃蟹会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
如果你打捞过螃蟹,也会发现,当你的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即便没有盖子,它们也不会爬出来。因为螃蟹太多了,会互相牵制,只要其中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
我们把此现状称之为“螃蟹效应”,这种效应在职场中也时常发生:团队中,组织成员因为利益的冲突或者观念的差异而形成自然的小团体利益或价值观念。小组成员之间的 “螃蟹心理”,使大家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成员相互不配合、甚至“拆台”的行为,最终造成整个团队会逐渐地丧失前进的动力,这样的“内部不稳”不仅会削弱团队的战斗力,而且会使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而紧张。
在某销售部门,有三个小组,各组都设定了业绩目标,但一年来,三组表现都不好,每个季度业绩目标都未达到,且部门人员流动性慢慢的变大。销售总监见状,有些不满意,认为大家都工作懈怠,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于是,总监让各个小组自行拿出改革方案。一个星期后,经过讨论,领导认为A组方案可行性及预估不错,且对此期望较高,采取此方法来进行初步尝试。但事实是,一个季度下来 ,方案执行困难,各组之间配合不畅,尤其是A组之外的其他两组,对新方案认同度不高,执行过程中并未有任何积极性,可想而知,新一季度的业绩目标依旧未达标。
由此可见,团队中假如发现“螃蟹效应”,若不及时干预,将会逐渐处于“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如小组成员之间的对立、降低小组成员的执行力、高级人才的流失等。
组织成员之间彼此对立,互不配合工作,正是企业文化不足的表现之一,更准确地说是缺乏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只有团结才能让大家以企业利益为重,从而放弃个人成见。所以,管理者应当及时干预“螃蟹效应”的发生,具体能够最终靠各种方式的培训、室外拓展训练等,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目标统一,才能团结一致向前,如果组织目标不清晰,成员行动难以一致。组织的目标不仅关系到上层,也某些特定的程度影响其他普通成员的发展。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让每个店员了解这一个目标,并为此目标共同奋斗,才能使他们减少“窝里斗”。
追其根本,为何会有“螃蟹效应”产生,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因为团队中责任与义务不对等。所谓”对等”就是相互一致。不能拥有权力,而不履行其职责;也不能只要求组织成员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予以授权。权力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负多大的责任,应该让你的小组成员把权力视作一种责任,而不是“趾高气昂”的资本。如果走在前面的人有能力且有责任感,能够带领所有人一起前进,这样才会令人信服,也愿意“垫”起他走在最前,而不是“钳”住他同在“泥沼”中,让他也无法脱离困境。